------
朋友,你喜欢听故事吗?我有一个故事想与你分享,希望你会喜欢。
那是一个周末的晚上,很寻常,平常得似乎与其他的晚上没有什么区别。可有时候,晴空万里会突然黑云压城,水波不兴却可能暗流涌动,这一晚也同样如此,平静的表象只是不平静的序幕罢了,沉默只是前奏。
突然,一篇《教授的手》的文章在网上刊登并迅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K——我们的主人公——看着朋友圈满屏的转发,有点不知是什么感受。他只是记得几个月前也有类似的文章在刷屏,但很快就不了了之了,就像不曾存在过一样。是的,就仿佛从来就没有发生过一样。这一次的热传能不能看作是上一次无果的进一步行动?而会不会又一次毫无结果呢?他不知道答案,也不知从何去找。
正当他在想着这些事情时,像是作为回答,熟悉的浏览器界面里,他打开的其中一个链接显示:你所查看的内容已被删除。似乎是为了确认,他打开了别的链接,依然只有那一句简短而冷酷的话。
呵,冷冰冰的文字,是对义愤填膺的人们的嘲讽,天真而可笑。但扑灭不了火,只会成为助燃剂:“何谓违反网络Internet安全法?”“不能包庇这样的人渣!”“这次不能再忍耐了!说是冲动我也要转发了!”当然也有其他的声音:“我很怀疑周末的晚上学校会有如此强的应急能力。但这样的应急能力,也说明了一些事情:如果只是平常的人会如此在意吗?”“这事件有可能是假的吗?毕竟文中多是文字叙述,而没有列出更加实质性的证据。怕是会被当做消息被浏览后就无价值了吧。”
被删与继续发布是一场拉锯战,K可能知道是谁删,或许也知道为什么要删。而脑海中涌现的是那一句:如果有希望,那么就在群众身上。末了,试图发声的力量得到了自由。但之后会如何处理呢?现在舆论业已激发,想要平息民众就必须有所行动才好交代。接下来的处理大概是:1.处理与回应;2.对有损失的一方安慰关怀;3.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但最后能到哪一步却还是未知。
K很冷漠,内心好像没有丝毫波动,似乎此事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他既不像那些充满愤怒的人们,被一件又一件类似的发声事件刺激,被网文被删而感到难以置信,才发现原来这些事情离自己的生活那么近。其实一直就没有那么遥远,这个社会哪里能找得到一片真正纯洁无暇的地方呢,只是由于沉默或被沉默,才让人以为不存在罢了。但成功地摆脱了被冷处理的命运并不意味着能够得到更好的结果。换言之,没有被彻底删除只能看作是开始,还没有能够解决事情。
他也不是一位教授,不会因此牵连无故蒙上一层阴霾,被旁人指点,担惊受怕地畏手畏脚。
或许,归根到底,他其实只是一位看客而已。
与K所想的不同,这次群众没有那么快散,这很大程度上是这一则通告的“功劳”:校方早已给予处分,且网文不完全属实。这时,人民的愤怒真的是无止境的:“这是和稀泥的做法吧?”“不公开的处分是不追究责任的意思?”“这样的高校真的是叫人失望!”
K想,如果所谓的处理与回应得不到人民认同,那么必然要再进一步处理以平息众怒,又是一种舆论影响。不过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仅仅把该事件与学校绑在一起,大概也就不可能进行第三步了,因为完全可以心存侥幸地说这是个案而不认为其成为现象,也就不再深究其背后的根本原因。那么发动了舆论的成本很大,却仅仅获得一点儿的成果。如《常识》所言,这就太不值了!
又一则通告及时到了,像是一个鸣金的号令,人们的关注渐渐转移到其他方面了。这一切都如K所料,那他预料得那么精确,现在是什么感觉?骄傲?高兴?不,他在想象着他人的反应:“有这样的下场真是活该!恶人是会有恶报的。这样的结果,十分满意!”“真不幸,不小心犯了众怒,否则可能就没事了。”“好多人已经满足,天平失衡了,很难再去争取更多了。”这跟某个腐败官员被打掉的反应是何其相似乃尔啊!要么享受恶人受制裁的喜悦,要不就感慨其不逢时(否则就不会有事),或者想着更长远的事情,但发现力量不足了。
说到底,舆论的参与在解决问题上并没有产生太大的作用。舆论很容易被引导,却又很容易分歧。有些人参与其间,往往只是体验道德谴责的快感,并不关心事件最后会怎样发展,甚至还会怀着目的论的想法问作者发文是有什么样的动机。诚然,现在是太少人选择站出来发声了,无论发声与否都有各自的理由。受伤的人沉默,并不是说不想惩戒施暴者。但要发声,实在是不容易办到。要知道,这不单会有各式各样的阻拦,而且更重要,还有内心巨大的痛苦,这要再记起那一段不愿再想起的事情,无异于揭开伤疤,是灵魂被折磨的痛!不时会看到,发声之后,有些不幸的人无法继续面对,选择了终结生命。而就算暂时支撑得下来,但舆论只是短时间内的,很快就消失,没有了众人关注支持的伤者能够继续独自面对吗?伤痕已无法抚平,但生活却还逼着你去面对,这实在是残忍。
说了那么多,其实事情真的很糟糕吗?好像没那么悲观吧:学生提案最终被通过,相关规定与处罚更加具体可操作;其他类似的发声事件也得到了实事求是的处理,公安、法院、检察院正在有条不紊地跟进对应的案件;相关教育教材得到推广应用,社会中自我保护和收集证据意识增强……
真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却只是K的梦罢了。梦醒了,现实又是怎么样呢,他看着灰蒙蒙的天空,叹气,是啊,他无法改变。
纵使料事如神,K又何曾改变了些什么呢?去要求知道是谁、为什么删除文章?想办法联系受害者,帮助抚平创伤,一贯的支持与鼓励?并帮助请求转校区或专业?在提案不被采纳的时候依然不放弃,寻求更高一级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完善?甚至是推动发声运动,扩大声音,从而倒逼改变?如果事情是发生在他的邻域,也许他就会采取行动了,但或许还是不会这样做。
他醒了很久,也想了很久。脑子里冒出一个词:恍若隔世。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没能得到最好的解决,不是因为解决不了,而是没有足够多的人站起来去争取,但一定要到受害了才站起来吗,要到只剩自己一人才后悔吗?要去争取并不难,但做出决定却不容易。在翻天覆雨的时代里,一个人实在是太孤单而渺小了。时代的一缕轻风,或许就能让人生的船儿彻底倾覆,那又岂敢轻举妄动呢?
我的故事大概是结束了。故事有结局,但生活没有。喜不喜欢这个故事呢?喜欢很好,不喜欢也不要紧,不过纵有不好,也还有善,所以一定要喜欢生活吖!
后记:有的事情它真的发生过,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却又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一直以来都在关注着这些事情的发展,但没有太多的证据,始终是没办法去解决。而许多都也石沉大海,也已经快要习惯这样的事情了,但真的很不甘心没有后续。
在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月,在相关学院人类学的任教职员里仍能看到那位张某教授的名字,前后写了两三封电子邮件给网站底下公示的邮箱,过了好久好久,大概是19年6月吧,我终于看到那个名字消失了。我真的不愿意这便是结局,但是要为制度的缺陷去填补又谈何容易呢?坚信会变得更好,然而一次又一次相同的事情在发生,是多么令人失望和愤怒呢?等待,只能等待吗,真的会自动等来吗?
----------——————----------19.12.18凌晨
今晚知道封了,而且是直接永久的时候还是挺震撼的。不是接受不了,完全可以接受,只是觉得处理新的账号很麻烦,而且失去了一些网友,很可惜。只能当作开启新的一段历程吧,”总有些时光值得怀念却回不去 短暂的阳光也依然温暖了心灵“
我恨(古文意思 遗憾)那些举报我复制朋友圈的空间的人,相识不容易吧,缘分也难得了,为何要这样做呢?我也在反思,是不是我有时说话太极端而反驳激烈了。但我也不恨,人总是会变的,也许我说的话太刺激了,为了填平损伤而举报倒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我对自己说的话,毕竟是要负责的,何况这次是直接谈论了关于在最西北的省(為了發出來而妥協)的事情,虽然我还是很顽固地认为自己没有错,不过想到很多时候也不是因为错而被惩罚,所以还是不说什么了。只是我在想,思想的多样性是必然的,很荣幸我能成为一部分朋友的世界里的不同的声音而存在,也很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和包容。
那么,这很可能是我最后一条很长很长的朋友圈了,有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