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霸權的形成:中國管治階級及工人的抗爭 by Elaine Hui from Penn State University

 

三種對中國國家的主流理解:

獨裁、極權國家

發展型國家

統合主義國家(吸納不同的利益團體組織)

短處:

只側重政治,經濟,或社會的其中一面

忽略了意識形態

 

改革開放:被動的資本主義革命(自上而下)

經濟、社會、法律政策→資本纍積→市場經濟+資本階級(外來,黨員及其家屬,國企),勞動力市場+勞動力商品化+被剝削階級,資本主義的工資制度,控制階級組織,調節工人及資本家紛爭的機制

 

從被動革命到文化霸權/文化領導權

文化霸權的定義:

管治階級(國家+資本階級)的道德、政治、文化等價值,成爲常態/常識

影響工人階級/被剝削階級的政治、道德、思想層面的世界觀,對管治階級的“同意”

以代表全民來包裝偏狹的管治階級利益(囯族主義)

維持管治階級的長期控制

在非重要及短期議題上讓步

由暴力、脅迫支撐

反文化霸權的可能性(動態變化)

民意調查:

2000 48%中國調查者滿意國家的發展方向

一直在上升

2014 87%滿意

雙重霸權:透過勞動法體系建立

保護市場經濟(正常化機制(法律成爲衡量老闆的標準,而不關注法律本身其實是保護剝削),抵消機制(法律可以抵消市場的不公平))

保護黨政(隱蔽機制(法律把黨和資本對立起來),轉向機制(認爲是地方政府、個別官員的問題而不是整個政府體制上的問題))

 

霸權的爭奪:

工人的態度

積極同意(正面評價勞動法體系,認爲有問題也是出於個別人的問題)

被動同意(對勞動法沒意見、部分批評、或否定,問題出於個人、實施方面,同意管治階級的價值)

拒絕同意(否定或不相信勞動法,問題出於制度)

文化霸權不是固定不變的

管制階級的文化霸權不是牢固的

文化霸權要

 

2010年佛山本田罷工:合理加薪,集體談判,工會改革

2014年東莞裕元罷工:養老保險

 

防衛型行動→進攻型行動

回應性行動→主動性行動

權益性→利益性

生產領域(工資,假期)→再生產領域(保險,雇傭與解雇)

 

霸權的不穩

官方的論述與現實的鴻溝(工人遇到勞工糾紛后不再相信和諧社會、和諧勞動關係、法治社會、中國夢的説法)

勞動法體系沒有完全變成常識

社會及勞工政策妨礙建立霸權

經濟發展不平等

工會沒法提供短期讓步,為政府和企業發聲

打壓公民社會,沒有紓解不滿的渠道(越維穩越不穩

 

15年后政府對社會事件很擔心,更傾向於打壓

 

户籍制度为什么会妨碍文化霸权的建立?

外來人只是來打工,將來仍會回去,跟打工的城市不希望有交集、疏遠,不會瞭解法律等,但當出現衝突時,他們會不考慮法律後果,選擇暴力,如封路、罷工等

 

民主的制度,同樣會產生文化霸權。因爲有民主制度,工人會以爲他們可以用投票把那些人投走而不考慮制度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