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 陈应松

 

如此憔悴如此疲倦如此寒冷的夜晚,你是一个灰尘和俗世里的谋生者,被生存无端追杀得狼烟滚滚,遍体鳞伤,五内俱焚,恍惚痴狂。

 

这世上有如此之多的卑劣小人和肮脏交易,有如此之多被践踏的访谈和俗不可耐的建筑。

 

凡是人类生存的地方,必一片狼藉,包括人心。

 

刘长卿:风雪夜归人。

 

没有谁想濯濯的花日,这一天总是会到来。时间很慢,人心不急。有时候目光短浅一些会看到很多平时觉得没有用处的欢乐。

 

为一种香,爱一个人。为某个月份,不惜背叛所有的年纪。为表达一朵花,不惜毁掉一生的名节。

 

作为一个多年与你山水相逐、风尘磨尽的恋人,我不得不说,我爱你。

 

好像时间的箴言:你将兀自茂盛,也将兀自衰败。大自然的弃儿,风雨中的浪子。

 

大地供养着人类,而劳动者则索取甚少,他们日夜劳动着,耕耘着大地,却只能得到一碗洋芋和一支旱烟。而不劳动者却想得到一个国家,想得到越多、越好的印刷精美的钞票和修饰得无比迷人的女人,想得到真理,得到无数座位(愈高愈好),得到无数人的沉默来换取自己的喋喋不休。海德格尔说:劳动者只是保管着大地,而窃掠的人却层出不穷。

 

人完全可以创造他生命的一些奇迹,人必须不停地行走和冒险,摆脱庸常的生活,挣出满足的假象,放弃无聊的陶醉,才可能获得真实生命的激励,重新遽然间认识到自己。

 

久违的星空肯定是被我们忘记多年了,在天地之间生活的那种感觉在你的追名逐利的人生中一定是不会出现的,而无聊感是因为我们周围的人与环境极其无聊和卑琐,孤独感是因为我们周遭的人与环境极不亲切与友善,在与天地默默的的交流中,人可以获得巨大的定力,放弃那些弱小的感动的情节,以更加巨大而无言的胸怀活着,包容一切,赞美一切。

 

生活其实是在传统无形的道德桎梏之下,人的行为被无数的观念锁链锁住了,一刻的冲破与爆发,有生命的新境。

 

酒不是工业,不是商品,而是文化在漫漫烟波中的传承,是文化的倒影。酒也不是食物,它是介于物质和精神之间的一种东西,它可以滋养灵,也可以滋养肉。酒是用水耕种出来的。

 

读着读着,读成如今这副迂蠢模样。对这个社会的一切不再有兴趣,甚至嘲笑官员和商人,他们不读书没书房是怎么活的?有什么意义?也嘲笑那些把书房当作出征前夜的厉害角色,弄了一些文字,却四处招摇。书房是他们隐秘地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不义之地。对他们,没有退守一说,人生永远是进攻,人生就是攻城掠地,攫取名利的疯狂竞赛,书是旗帜、幌子,也是盾牌。书房是虎帐倚枪,硝烟弥漫。踏着他人的鲜血,满足自己的野心。

 

我之前读了那么多书,语言一下子就吸引我的只有鲁迅,其他如矛盾、巴金等的小说只有故事,而没有让我对他们有崇拜和模仿的冲动。鲁迅的风格真的非常怪,黑色幽默,孤峭,有一点偏执,有一点恶搞,有一点不近人情,都深深地影响了我。

 

许多人精神萎靡,更像是一些被生活抛弃和打败的人。没有生活的激情,体内的阳气就不盛,无法去浊扬清。生命的动力还是要靠自己发动。应该对生活有恒定的热情,怀抱寻常的幸福,内心要有持久的微笑。

 

这里可能没有环卫工人,没有垃圾箱,居民只好将垃圾倒于堤坡。垃圾长年累月就自动卷入河中,自动消化了,环卫部门也省下了一笔钱,太有才了。

 

人没有敬畏,天下就会大乱,人心就杂了。没有敬畏,就会愚蠢。吉卜林有言,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中国没有上帝,只有鬼神。风俗是制约社会成员行为的强有力武器,它也是文化的种子。可惜,现在这些东西都唬不住人了,于是社会有点疯狂了。我坚信人是应该有点敬畏的,什么都不怕,世界就完蛋了。

 

山势本有各异,名字却有牵强,全国景区尚一样,使有些感受被俗名破坏了。

 

山体每一处都叫绝,没有平庸处,岂是能用一种名称可以界定的?我宁愿把这些景名想象成别的,或者不想象。景就是景,石就是石。

 

英国诗人汤玛斯在一首叫《时代》的诗中这么写道:“这样的时代,智者并不沉默/只是被无尽的嘈杂声/窒息了。于是退避于/那些无人阅读的书”书籍是何等重要,而读书和写作是一对连体婴儿,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些人喜欢嘈杂和喧嚣,这是一种选择。如果稍微放低一点人生的标准,一个人很容易投入到嘈杂和喧嚣中,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态度放纵自己。而读书和写作,却是一种人生的收敛,是要把心猿意马收回到那个比较规矩、比较智慧、比较健康、比较向上、比较向善的模子里去,同时也是一种躲避这个时代上伤害自己的保护措施。

 

不读书的民族肯定是一个白痴民族,不读书的人也是一个白痴。书永远是让人聪明的东西,它会让你宽阔,人生的经验在生活中可以获得,在书本中也可以获得。好书是为倾听者而存在的,书是从远古传来的智慧的潮汐。卡夫卡说:书是挥舞着对付内心世界冰封的大海的斧头。的确是这样,书有着这样的力量,像一把斧头,把我们内心的许多东西,被冻结了、蛰伏的许多东西砸碎、唤醒,使我们重新获得活力,解放自己,扬起波涛,迎风怒吼,深沉歌唱。

 

天空无比深邃,情怀无比伤感。可这多么优美!夕阳沉落,群鸟归林。接着繁星出现,黑夜降临。迷茫在路上,迷茫和惆怅使我们的人生更有质感,或者它就是人生,没有尽头的玄想,茫然无措的方向。我把这些更隐秘地贮存,它成为道路,布满我们壮丽的文字。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就是屈原以《国殇》抒写自己的心志。“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那种赤诚的忠贞,那种“受命不迁”的志向,怎么可能使他绝望?他绝不是自杀,而是向更高境界的飞跃,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山仰止的人,后来的苟且偷生者是无法理解他那奋力一跃的,是无法企及他的圣境的。其文如刀子,而他跃入水中的身影,不也正像一把善良锋锐的尖刀,刺破了昏睡的社会和几千年来中国的历史,刺破了如夜深沉的沧浪,那把刀子就是灵魂的tongue、生命的铜。

 

你知之不多,两眼清净你可以不写。我若看见了我不写那就是违背我的良心。知识分子应该有起码的诚实,提供一种诚实的写作,是我们当下最最需要的。不能因为过分追求所谓的和谐而篡改掩饰真理和真相,那些破碎的心灵不仅需要抚慰,社会的裂痕也需要修补。我们这个时代包装过度,使得语言有许多外衣,缺少了它应有的动力。

 

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文字,我的写作不遵循任何主义,我或许只是发自我的内心。我读书、挂职、下乡、写作,匆匆忙忙,没有时间焦虑。每天都在大量的新鲜事物和新鲜空气中生活和行走,感受社会真实的脉冲。我以最短的距离去迎接和拥抱我内心的冲动,并且忠实于我的内心感受,决不进行与感受无关的所谓艺术处理、我是以真实作为出发点,加上极其自我的艺术构造来打动读者。我并不想用所谓道德来哗众取宠,那只是虚伪的道德。我认为,“道德”两个字也是某些批评家和道学家们杜撰和生造出来的,对底层人来说,他们根本不需要也不必谈道德。现在他们谈的是生存问题和做人的尊严。道德是一块遮羞布,是有闲阶级谈论的玩意儿。底层人在所谓群体性事件中的出现,肯定不是对道德的炫耀,而是为生存权的呼吁和斗争。道德是男盗女娼、腐败堕落者们最敏感也最喜欢玩弄的词汇?

 

《后记》 2016.7.31

这几年,我对散文下了狠手,有时写小说的力量还没这么大。写一篇散文,是要把自己掏空的架势,很有与己为敌的牺牲精神。

小文章也会很沉手,不讲派头,质地结实,一句是一句,句句是金子,句句都是有棱有角的石头。好文章就是这样。

也因此,我这几年的散文成了考高中生和初中生的利器,被心怀叵测的老师们所利用,让我的文章成了应试考试的打手,这是我完全没有想起的。至少在湖北某些地方,据家长们告诉我,他们的孩子不管大考小考,每考必有我的文章。这让我有些小小的得意和高兴,同时,有意无意他们也挑动学生“恨”我。

前两年,我在回答记者关于《雪夜》的考题时说过我的确做不出来,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至今未息。那些考题太怪、太难,神仙也难答。

经常有学生在我的微博上留言和私信,要我回答关于我文章的题目,我只能告饶。如果你认为这文章好,为什么不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而非要绕些似是而非的题目为难他们呢?而且那些答案竟然有标准答案!品读文章会有标准答案吗?蠢!

算了,还是读我的散文,别想那些破题。